龍眼樹
漸危種。野生龍眼為海南西南部低丘陵季雨林中常見的樹種之一。隨著森林的破壞,大樹多被砍伐,現(xiàn)存植株多是萌生幼樹復壯而成的林木,分布區(qū)日益縮小,自然資源明顯減少。
海拔下限(米)
海拔上限(米) 800
形態(tài)特征常綠喬木,高達20余米,胸徑1米,板狀根較明顯;樹皮黃褐色,粗糙,薄片狀脫落。偶數(shù)羽狀復葉,互生,長15-30厘米;小葉薄革質(zhì),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一15厘米,寬2.5一5.0厘米,先端急尖或稍鈍。圓錐花序頂生和腋生,長12一15厘米,花雜性,簇生,黃白色;花粵5裂;花瓣5;雄蕊 8,著生花盤內(nèi)側(cè);子房無柄,2一3室,密被長柔毛,有小瘤體,柱頭2一3裂。果核果狀,球形,果皮干時脆殼質(zhì),不開裂;種子球形,褐黑色,有光澤,為肉質(zhì)假種皮所包圍。
特性野生龍眼是海南西南部低山丘陵臺地半常綠季雨林常見的樹種。分布區(qū)年平均溫24--26℃,年降水量900--1700毫米。喜干熱生境,在全年生長發(fā)育過程中,冬春(11--4月)要求18--25℃的氣溫和適當?shù)母珊?,夏秋間(5--11月)生長期需要26--29℃的高溫和充沛的雨量。為喜光樹種,幼苗不耐過度蔭蔽,壯齡樹更需充分陽光。天然更新良好,屬深根性樹種,能在干旱、瘦瘠土壤上扎根生長。萌芽力強,采伐跡地或火燒跡地的樹樁,能迅速萌芽更新。自然生長較慢,83年生樹的高僅20.2米,胸徑27厘米。3--4月開花,7--8月果熟。
保護價值 在龍眼育種上,野生龍眼是很有價值的種質(zhì)資源。木材結(jié)構細致,堅重,極耐腐、不受蟲蛀,為工業(yè)強材,適作車、船、橋梁、水工、家具等用材。果實可食。
保護措施 建議將未遭破壞和分布較多的半常綠季雨林劃為野生龍眼自然保護區(qū),同時在附近國營林場建立種子園,為栽培育種提供種質(zhì)資源。
栽培要點 7--8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時采摘。種子壽命短,剝?nèi)ス麣ず蟪ゼ俜N皮,用清水洗凈后即行播種。待苗高8--10厘米時,分床栽植或移入營養(yǎng)袋內(nèi),用半年或1年生苗于春雨或秋雨天造林。林地選海拔500米以下低山丘陵臺地。栽培品種須采用嫁接繁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