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星種子
天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 Blume)別名南星、白南星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40~90厘米,塊莖扁球形,外皮黃褐色。天南星以球狀塊莖供藥用。具有祛風定驚、化痰散結(jié)的功能。由于野生資源少,用量大,人工栽培少,一直為緊俏中藥材之一。天南星多系野生,中國南北各地均能栽培。天南星喜濕潤、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環(huán)境,喜水肥。其塊莖不耐凍,但由種子萌發(fā)的當年生苗,*年幼苗只生3片小葉,第二年后小葉片逐次增多,且較能耐寒。除西北、西藏外,大部分省區(qū)都有分布,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林下、灌叢或草地。日本、朝鮮也有。
形態(tài)特征
塊莖扁球形,直徑2-4厘米,頂部扁平,周圍生根,常有若干側(cè)生芽眼。鱗芽4-5,膜質(zhì)。葉常單1,葉柄圓柱形,粉綠色,長30-50厘米,下部3/4鞘筒狀,鞘端斜截形;葉片鳥足狀分裂,裂片13-19,有時更少或更多,倒披針形、長圓形、線狀長圓形,基部楔形,先端驟狹漸尖,全緣,暗綠色,背面淡綠色,中裂片無柄或具長15毫米的短柄,長3-15厘米,寬0.7-5.8厘米,比側(cè)裂片幾短1/2;側(cè)裂片長7.7-24.2(-31)厘米,寬(0.7-)2-6.5厘米,向外漸小,排列成蝎尾狀,間距0.5-1.5,厘米?;ㄐ虮L30-55厘米,從葉柄鞘筒內(nèi)抽出。佛焰苞管部圓柱形,長3.2-8厘米,粗1-2.5厘米,粉綠色,內(nèi)面綠白色,喉部截形,外緣稍外卷;檐部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寬2.5-8厘米,長4-9厘米,下彎幾成盔狀,背面深綠色、淡綠色至淡黃色,先端驟狹漸尖。肉穗花序兩性和雄花序單性。兩性花序:下部雌花序長1-2.2厘米,上部雄花序長1.5-3.2厘來,此中雄花疏,大部分不育,有的退化為鉆形中性花,稀為僅有鉆形中性花的雌花序。單性雄花序長3-5厘米,粗3-5毫米,各種花序附屬器基部粗5-11毫米,蒼白色,向上細狹,長10-20厘米,至佛焰苞喉部以外之字形上升(稀下彎)。雌花球形,花柱明顯,柱頭小,胚珠3-4,直立于基底胎座上。雄花具柄,花藥2-4,白色,頂孔橫裂。漿果黃紅色、紅色,圓柱形,長約5毫米,內(nèi)有棒頭狀種子1枚,不育胚珠2-3枚,種子黃色,具紅色斑點?;ㄆ?-5月,果期7-9月。
生長環(huán)境
海拔2700米以下,生于林下、灌叢或草地。
喜濕潤、疏松、肥沃的土壤和環(huán)境。天南星喜水肥。其塊莖不耐凍,但由種于萌發(fā)的當年實生苗,第1年幼苗只生三片小葉,第2、3年后小葉片數(shù)逐次增多,且較能耐寒。人工栽培宜與高稈作物間作,或選擇有蔭蔽的林下、林綠、山谷較陰濕的環(huán)境;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黃砂士為好。凡低洼、排水不良的地塊不宜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