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蓮: 生態(tài):天南星科獨角蓮的干燥根莖。系一年生草本,地上無莖,葉根生重1—4片,葉初生時葉片右卷呈尖角狀,故稱獨角蓮氣,葉柄長可達摹尺多,葉片三角狀卵形夕基部箭形,小花排成棒狀穗肉花序五外面被大形的佛焰苞,地下塊莖卵形或橢圓形,外被褐色鱗片,有6---8條環(huán)節(jié)。
生長環(huán)境:生于陰濕山坡林下或山兩旁草地。
藥用部分:塊莖。獨角蓮采用塊莖和種子繁殖,而以塊莖無性繁殖為主,在秋季收獲時,利用球莖四周生出來的小球莖作種栽。小球莖分帶根與不帶根的兩種,帶根的較大球莖栽植后可當年收獲,不帶根的小球莖栽植次年收獲。秋季選留收獲的小種莖,用干細泥沙分層堆積,貯藏越冬。
獨角蓮一般在4月下旬前后栽植,南方以4月初栽植為宜。在整好的土地上,開1.3米寬的畦,根據(jù)地勢情況,可作成平畦或高畦,然后在畦上開橫溝,溝距22-26厘米,深7-10厘米,每隔7-10厘米栽植塊莖一個,芽嘴向上,每畝施人2000-3000公斤廄月巴或堆肥,施入糞肥后,蓋土與畦面齊平,覆土深度4-5厘米,略鎮(zhèn)壓,每畝用小塊莖20-25公斤。
獨角蓮出苗較晚,一般6月出苗,生長期也短。6月中旬中耕除草,并施人人畜糞水*,8月上旬再中除、追肥*。獨角蓮喜潮濕氣候環(huán)境,在生育期天旱時要適當灌水,不要使土壤干燥影響產(chǎn)量。
9月下旬采挖,大小分開,將大的除凈泥土和須根,曬干,供藥用,小球莖留作種栽。將小球莖貯放于窖內(nèi),窖溫要保持在2-5℃之間。
性味功能:味辛、微甘、性大熱。有大毒。溫中回陽、散寒止痛、袪風除濕。
主治:虛脫暈厥、心衰竭、四肢發(fā)涼、胃寒腹痛、嘔吐腹瀉、陽萎、慢性腎炎、水腫、風濕痛、中風、抽搐、頭痛、淋巴結(jié)核。
旱半夏是一種常年收獲的常用藥材,可與麥子、玉米、高粱、果樹間作套種。旱半夏喜蔭,需要遮蔭,有利于提高產(chǎn)量,其栽培及采收加工技術(shù)如下:(一)、選地整地:栽培旱半夏以疏松肥沃的土壤為好,選地整地,宜選土質(zhì)疏松肥沃、保水保肥力較強、中性砂質(zhì)壤土;也可在果園或玉米等高桿作物下進行間作。冬季翻耕土壤,使其風化熟化。開春平整土地,每公頃施入廄肥或堆肥30000千克、過磷酸鈣750千克,然后整細耙平作寬1.3米的高畦,畦溝寬40厘米。
(二)繁殖一般用塊莖或珠芽繁殖為主,亦可種子繁殖,但種子發(fā)芽率低,生產(chǎn)周期長,很少采用。
1.塊莖繁殖秋季挖半夏時,選直徑1~1.5厘米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小塊莖作種用。用細沙土混拌,置于通風陰涼處,于當年冬季或翌年春季取出栽種。以春栽為好,秋冬栽種產(chǎn)量低。種前將塊莖按大小分級,分別栽種。一般在春季日平均地溫10℃左右時下種,按行距12~15厘米、株距5~10厘米,開溝寬10厘米、深5厘米左右,在每條溝內(nèi)交錯排列內(nèi)行,芽同上擺入溝內(nèi)。覆土樓平,稍加鎮(zhèn)壓,一般每公頃用種莖30---100千克左右。為了培土和除草方便,也可采用雙行條播,即寬行30厘米,窄行10厘米。秋季栽種方法同春播。
(三)田間管理
1.中耕除草半夏植株矮小,在生長期間要經(jīng)常松土除草,做到除小、除早、避免草荒,中耕深度一般不超過5厘米,避免傷根。
2.搞花葶如不留種,于5月抽花葶時剪除,使養(yǎng)分集中于地下塊莖生長,有利增產(chǎn)。
3.排灌水半夏喜濕怕旱,遇久晴不雨時,應及時灌水;若雨水過多,應及時排水,避免因田間積水,造成塊莖腐爛。采收加工:半夏于秋分前后(9月下旬)葉片枯黃時采挖,小的做種,大的加工做商品銷售。加工方法:1、人工:或用竹筐裝半夏和石子在水里搖,撞去外皮,或裝到編織袋里放到水里用腳踩,或帶水用雙手按到水泥地上揉搓。2、機器加工:用帶水脫皮機脫去外皮。暴曬時,*不要用手攪,而用木棒攪,以免皮膚中毒和半夏變色。種植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