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綠地如毯。近日,筆者來到扶溝縣包屯鎮(zhèn)高崗行政村的麥田,只見一個40多歲的中年男子高卷著褲腿,擼著袖子正忙著給小麥澆水。看到筆者走近,他笑嘻嘻地說:“恁忙,你咋又來了?”筆者忙答道:“春耕生產在即,我來看看你們翁婿忙什么呢?”話音未落,他就憨厚地笑出了聲:“我和岳父都在忙著給小麥澆水除草,暗暗使勁,看誰的莊稼長得好。”說完,他用手指了指一地之隔正在澆麥的岳父。
中年男子的岳父叫郝三安,今年71歲,是包屯鎮(zhèn)郝崗行政村第五組的村民,大半輩子都和莊稼打交道,是全村出了名的種田“老把式”。
中年男子名叫郭向軍,今年43歲,是包屯鎮(zhèn)高崗行政村第三組村民。幾年前,在外打工的郭向軍回鄉(xiāng)辦了個惠農超市,想著等多攢下一些錢再到城里去發(fā)展。其間,看到種地有奔頭,他就在村里流轉承包了30畝地。兩年過后,因為土地承包政策不明朗,他把即將到期的地陸續(xù)退了租。黨的十九大召開,明確提出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有了這顆定心丸,郭向軍和妻子郝紀平商定根扎農村,勤勞致富。他們把近幾年掙的錢全投到了土地上,還貸款買了幾臺大型機械和一輛卡車,重新流轉了25畝土地。春種秋收,郝三安經常伸把手,幫忙干點兒農活,郝三安自然成了郭向軍的生產顧問。
場光地凈后,郭向軍撥動了全年收入的算盤珠,一年凈賺近6萬元。這一下,郝三安眼熱了,也開始琢磨著經營流轉一些土地。他讓女兒出面說合,也在高崗村流轉了30畝土地,準備和女婿比一比、賽一賽,看誰經營的土地多、收入高。
郝紀平把父親經營流轉土地并要和他比賽種田的事告訴了郭向軍。實際上,郭向軍從今年一開春就和4個缺少勞力的農戶簽訂了經營合同,流轉了33畝土地。事情挑明后,郝三安公開“亮劍”,郭向軍欣然“應戰(zhàn)”。于是,就在今年2月24日中午,郝三安擺酒設宴,邀請幾個至親出面為二人賽田當裁判,年終一決高下。為了照顧不服老的岳父,郭向軍承諾,凡是岳父地里犁耙、收種、拉運的重活自己全部承包。一時來看熱鬧的人把郝三安家的小院子圍了個水泄不通。
眾人面前,郝三安先笑咧咧地開了腔:“我和女婿比種田就是想讓大伙跟俺比著干,讓咱們的鄉(xiāng)村早點振興起來,和城里人一樣時髦、風光起來。”一陣掌聲過后,郭向軍漲紅著臉,也說了幾句:“政策定心人壯膽,廣闊天地任發(fā)展。今日擺開賽田擂,年底看誰當狀元。”
事后,翁婿二人明比暗賽,誰也不肯松口氣,天天在地里轉悠,精心侍弄莊稼。這不,他們倆在村里早早“鬧”起了春耕生產。
農業(yè)網(wǎng)(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