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進山東省聊城市高唐縣趙寨子鎮(zhèn)東屯村東鄰的二干渠,30畝地勢較為平坦的河堤上,棵棵楊樹在春風中正待發(fā)芽吐綠。就是這一片地,之前坑洼不平,難以種植莊稼,由于沒人承包,就荒蕪起來,期間有村民前來栽樹,也不用交租賃費。“但現(xiàn)在不一樣了,以每畝260元的價格租給了6戶村民,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7800元。”村黨支部書記侯秀河說。東屯村村民主要以種植糧食作物為主,經濟基礎相對薄弱,集體收入經常入不敷出,影響了村莊基礎設施建設。為增加集體收入,東屯村決定通過平整河堤土地資源,增加土地存量,再發(fā)包、租賃給承包戶,收取承包費。平平坦坦的30畝地剛整理出來,就有不少村民報名要求承包,*終6名村民獲得承包權。承包合同周期是3年,承包費*性交情,共23400元。
兩萬多元對東屯村來說是一項不小的收入。經過村委會研究,并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表決,東屯村決定把該筆資金優(yōu)先用于修建村里的下水道。“自從有了下水道,再也不怕下雨下雪了。夏天下大雨,雨都流到下水道,路面干干凈凈。冬天下大雪,也可以把雪堆到下水道內,路上不會有融化的雪水。”村民侯圣江高興地說。據了解,該下水道總長度601米,徹底解決了村內雨水流不出去的“頑疾”。“只為成功想辦法,不為困難找借口。東屯村以農村清產核資工作為契機,給在河堤種樹的農戶辦理了承包手續(xù),發(fā)展壯大了集體經濟,又通過完善基礎設施,使村民人人受益,受到一致贊賞。同時,通過廢棄河灘變身‘綠色銀行’這件事,增強了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提升了村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趙寨子鎮(zhèn)黨委委員林桂平說。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