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_91免费无码国产在线播放_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河北后池村:用“愚公精神”鑿出致富路
河北后池村:用“愚公精神”鑿出致富路
農業(yè)網   時間:2018/12/16 9:00:00  來源:央視網  閱讀數(shù):357

  河北涉縣后池村是一個地處太行山深處的小山村,這里山高路險,溝壑縱橫,自古就有“地在半空中、路無半步平”的說法,貧困曾像大山一樣,壓得村民喘不過氣來。然而,生活在這里的人們并沒有向命運認輸,在改革發(fā)展中他們轉變思路、開拓門路、不等不靠,硬是用雙手在石山里鑿出了一條致富“通山路”,用新時代愚公精神寫就了脫貧致富的故事。

  當沿著山路一點點開進后池村,路兩邊綿綿不斷的大山上,成片的梯田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雖然是冬閑時節(jié),但村民們仍在忙著整修梯田。村支書劉留根說,這些復墾出來的梯田將全部種上桃樹。

  規(guī)劃齊整的梯田,平坦的上山公路,這樣的景象,是村民們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后池村的梯田有700多年的歷史了,是村民祖祖輩輩養(yǎng)家糊口的根基。過去由于上山的路十分曲折狹小,加上早些年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婦女,想去地里收點土豆和小米都非常困難。

  山高路險、行路難,成為制約后池村經濟發(fā)展的*瓶頸。2015年,“脫貧攻堅戰(zhàn)”開始后,村支書劉留根和黨員代表改變以往自己“閉門造車”蒙頭干的想法,專門跑到邢臺市前南峪村“取經”,學習別人自力更生壯大集體經濟的經驗,“取經”回來后,大家再也坐不住了。

  怎么趕超?大家想到了修路,只有上山的路能走車了,山上種的東西才能運下來,運到外面去。說干就干,村里幾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黨員,每人扛起一把鐵锨和鋤頭,帶上干糧和水,在寒冬里鏟起了開山筑路的*锨土。他們計劃用三年時間修兩條3.5米寬的田間道路。

  老黨員們帶頭修路的“愚公精神”,很快感染了村里的其他人,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發(fā)起了捐款,村民們也紛紛扔下自家地里的活兒,加入了修路的隊伍,這個1000多人的村莊,*多的時候近一半的人都在修路。

  后池村的山,土地稀薄,石頭多,沒有資金也請不起大型設備,村民們就用土辦法,鉆開幾百斤重的大石頭,把石頭撐破后,再用肩挑背馱的方式,一點點把石頭運走。

  “人心齊,泰山移”,在全村的努力下,計劃三年修通的路3個月就成型了。在當?shù)卣闹С窒?,這兩條路得到了硬化。原來一個多小時的上山路,現(xiàn)在農用車十多分鐘就能走到。

  路修通了,村民自主脫貧的思路也連帶打通了,有了方向和奔頭的村民們提著鋤頭再次上山,復墾荒廢多年的梯田,一年多的時間,修復完的3000多畝梯田全部完成綠化,春夏時節(jié),芍藥、金花葵等兼具觀賞價值的中藥材,和桃樹、山楂、櫻桃競相開放,經濟作物種植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入,也打出了生態(tài)旅游的名氣。

  現(xiàn)在村民們不出遠門就能掙到三份收入,一份是把土地流轉給村集體后的收益,一份是給村集體出工的工錢,一份是經濟作物收成的分紅。一年下來人均收入能達到近1萬元,而就在幾年前,村里的人均年收入不到2000元。

  有經濟頭腦的村民也開始從村里的發(fā)展變化中找到了新商機。村民王永梅開了一家?guī)ё∷薜霓r家樂,今年國慶長假,她和丈夫忙的團團轉。

  現(xiàn)在村里的農家樂已經開到8家,一年接待游客近10萬人。后池村的變化也吸引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村民返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去年,村民劉李平和村里50多戶村民合伙成立了一個養(yǎng)雞合作社,山里散養(yǎng)的雞和土雞蛋,到年底供不應求。今年,劉李平他們趁勢又買雞蛋孵化了8000只雞。

  在市縣兩級政府支持下,后池村從梯田整修、生態(tài)景觀打造、發(fā)展集體產業(yè)等7方面進行了專業(yè)規(guī)劃。后池村不等不靠,自發(fā)脫貧的故事,讓周邊的村莊也眼熱起來,修路、引渠、搞種植,正在冬閑時節(jié)的太行山深處,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lishiyu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shù)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