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拋荒的農田被經營得有聲有色,對蔬菜種植技術一知半解的村民也都成了行家里手。近日,記者在湖北新洲區(qū)三店街李旻村的馮祥林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看到,500畝冬季蔬菜長勢喜人。合作社負責人馮祥林和本村20多名村民一起,2017年為村集體增收30萬元。今年上半年,合作社實現凈利潤30萬元,李旻村實現了脫貧摘帽。
李旻村村委會主任蔡玉明介紹,他們村曾是當地出了名的貧困村,地處偏僻,人多地少,村民辛苦收獲的農產品經常滯銷。
2010年,離開李旻村外出跑運輸的馮祥林,每次回鄉(xiāng),看到家鄉(xiāng)日漸蕭條,年輕人離鄉(xiāng),土地拋荒,心里很不是滋味。
2014年,武漢市農委啟動了新型職業(yè)農民(貧困村致富帶頭人)培訓班,培訓對象涵蓋了貧困村村干部、大學生村官、致富帶頭人等。全市參與培訓人數達660人,馮祥林是其中之一。
“培訓班為我們提供了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急需的各種技術支持,我們才有了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馮祥林說,2014年至今,他每年都參加了培訓,向專家請教農業(yè)專業(yè)知識。據了解,實施培訓的武漢現代農業(yè)教育中心專門成立老區(qū)培訓服務團隊,組建一支由領導干部、教授、農技專家及能手等組成的專兼職師資隊伍,隨時為農戶們保駕護航。
在專家指導下,2015年,掌握了一定種植技術的馮祥林,和村里7名志同道合的村民共同成立馮祥林蔬菜種植專業(yè)合作社,選取多種蔬菜品種,規(guī)模化種植蔬菜,有效抵御了市場風險。2016年,春季萵苣的灰霉病大面積侵入,很多農戶都誤以為是霜霉病,救治效果不理想。馮祥林在網上求助老師,灰霉病得以確診,讓大片萵苣逃過一劫。
以前,在李旻村,大家只知道僅靠辛勤苦干,靠天吃飯。經過培訓,馮祥林告訴鄉(xiāng)親們,苦干還需巧干?,F在,鄉(xiāng)親們都知道用地還需養(yǎng)地、休耕,知道施基肥太多也會影響蔬菜生產。
“流轉土地后,平時在合作社耕地除草,既能領工資,還能當股東”。過去,因為丈夫患病,村民郭麗華一家陷入貧困。加入合作社以后,每年分紅加上工資,她家的收入增加了約2萬元。今年,她成功脫貧,自己也種起了蔬菜,收獲之后,由合作社收購,銷路不愁??吹胶献魃绨l(fā)展勢頭越來越好,大伙合計著,2019年擴大大棚面積,在蔬菜茬口安排上進行調整,讓蔬菜錯峰上市,賣個好價錢。僅這一項,預計一年毛收入就將提高35萬元。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