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采的姬松茸整齊排列,層層疊疊十分可愛。近日,筆者來到晴隆縣蓮城街道菜籽社區(qū)食用菌產業(yè)基地里,喜人的景象映入眼簾。
近年來,該縣菜籽社區(qū)黨支部采取“黨支部 公司 貧困戶”模式,走出了一條決戰(zhàn)脫貧攻堅之路。
靠山吃山 破解發(fā)展“瓶頸”
菜籽社區(qū)為晴隆縣深度貧困村之一。2016年之前,該社區(qū)主要以傳統(tǒng)低效益作物種植為主,是出了名的窮山村,年輕力壯的人都選擇外出務工。
“勞動力是有的,可都跑外面打工去了,賺不了幾個錢,光棍倒是不少,這樣惡性循環(huán)下去可不行,當了這么多年的村支書,不能改變現狀,我愧疚啊。”菜籽社區(qū)黨支部書記李枝凱如是說。
要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就得發(fā)展產業(yè)。可是對既沒有土地資源優(yōu)勢,也沒有交通區(qū)位優(yōu)勢的菜籽社區(qū)來說何其艱難。
2016年8月,蓮城街道邀請縣農業(yè)局技術人員到菜籽社區(qū)開展食用菌種植技術培訓,村民們被這種投資少、見效快的種植項目吸引了。
“平時見到集市上有賣,不陌生,還比一般的蔬菜貴,我家只有過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會買點來吃。要是我們自己種,那不是想吃隨時都可以了。”貧困戶易洪仁高興地說著。
“對對對,我們以前種地只夠養(yǎng)頭年豬,種的蔬菜背到集市上去,也賣不到幾個錢。”村民們紛紛附和。
李枝凱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發(fā)展食用菌,不污染環(huán)境,還能解決老百姓富余勞動力,讓老百姓在自家門口掙錢,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種植姬松茸!”經過多方調研考證,菜籽社區(qū)黨支部和老百姓達成一致。但是資金不足、技術不成熟、沒有設備成了村兩委的一大難題。
困難面前不退縮。社區(qū)“兩委”班子自籌資金3000余元,*書記常國強多方協(xié)調資金10萬元,解決大棚相關設備問題,食用菌的“首試”工程正式運行。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批食用菌收獲5000余斤。一邊,村兩委將這批食用菌分發(fā)給當地貧困戶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一邊,裝箱運至貴陽,在中煙貴陽公司的幫助下,食用菌銷售一空。
群策群力 拓寬銷售“渠道”
嘗到經濟“甜頭”后,貧困戶紛紛要求參與到食用菌的栽培隊伍中。
但當下的規(guī)模,根本滿足不了貧困戶的要求。“擴大規(guī)模,讓所有的貧困戶都參與進來。”村兩委一致商定。
費盡周折與艱辛,爭取獲得縣級120萬元財政扶貧資金,幾個月的努力,34個食用菌大棚建成,基地建起來了,附近的老百姓陸續(xù)加入到種植中。
“長勢喜人,產量上來了,可是這么多的姬松茸怎么賣出去?”貧困戶劉慶忠擔心地說。
真正找到暢銷的渠道才是長久之計。姬松茸的保質期短,大山深處的菜籽社區(qū)交通又不方便,如何將種出來的食用菌賣出去變成錢,讓老百姓相信這是一個可以讓他們獲益的項目,這是村兩委的心頭事。
“有一陣子,可以說茶不思飯不想,為了給姬松茸找銷路,整個社區(qū)班子成員走破了腳板、磨破了嘴皮。”李枝凱說。
經過實地考察學習,終于引進福建好芝林菌業(yè)有限公司,他們愿意全部收購并將加工廠建在種植基地附近。
這下,老百姓不愁種出來的食用菌無銷路,所有問題得到解決,農戶更有信心了。
按照約定的分紅方式,*年按5%、第二年按6%、第三年按7%進行分紅,60戶貧困戶每年可分紅1000元以上,參與務工每天可得80元。如此一來,貧困戶的收入逐漸增加。
“一年下來,我們貧困戶就可以得到1000多元的分紅,平常閑下來的時候,再去干幾天工,又可以得到幾百塊錢,國家的政策就是好,要感謝黨和國家!”團坡組的易茹月說道。
自種自銷 鼓起群眾“腰包”
群眾增收才是致富根本。怎樣才能盡可能鼓足老百姓的“腰包”,是菜籽社區(qū)駐村干部、村兩委的一塊心病。
“外出參觀學習,我去過多次,要真正讓老百姓的腰包鼓起來,就得讓他們參與到產業(yè)發(fā)展中來,從中得到實惠。”李枝凱如是說。
經過多次商討,抱著試試看的心態(tài),菜籽社區(qū)黨支部提出:將所有大棚承包給農戶,按照“黨支部 公司 貧困戶”的模式,銷售收入的50%分給參與生產、管理的貧困戶;45%作為公司生產成本;5%作為村級集體經濟積累。按照每平方年產約20斤,每斤約4元來計算,50%分紅給貧困戶,每戶可實現增收近3萬元。
在自家門口創(chuàng)業(yè),老百姓積極性更高了,干活更有勁了。
“以前,總感覺自己的勞動沒得價值,工錢太少。如今,我家承包了一個大棚,全家人都在里面做,感覺這是自家的產業(yè),我一定要做好,年底有3萬多元的收入呢!”正在給姬松茸填土的易輝全念起了他家的致富經。
“原來在這里干,每天能得到80塊錢的務工費,現在能得到100塊錢以上。與其他人‘換工’,你幫我、我?guī)湍?,還有很多樂趣呢!”貧困戶羅興敏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目前,大棚外包的方式得到群眾認可并逐漸推廣。
談到下一步打算,李枝凱說:“要發(fā)動更多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讓他們參與進來,自主管理,切實讓他們看到效益、掙到錢,這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