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精品第一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久久青草线蕉综合_91免费无码国产在线播放_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首頁 | 品牌聲明 | 網站建設 | 網址導航 | 加入收藏
 
當前位置:農業(yè)網首頁 > 農業(yè)資訊 > 行業(yè)動態(tài) > 探尋南京溧水白馬藍莓產業(yè)成功的秘訣(圖)
探尋南京溧水白馬藍莓產業(yè)成功的秘訣(圖)
農業(yè)網   時間:2018/7/5 9:34:00  來源:龍虎網  閱讀數:552

藍莓

  2018年第五屆中國·溧水藍莓節(jié)開幕半個月以來,溧水白馬鎮(zhèn)藍莓園內的各方游客絡繹不絕,紛紛進園采摘爭購新鮮藍莓,當地種植的藍莓更是在南京及周邊市場供不應求、銷售火爆。近日,龍虎網記者專程前往南京溧水白馬鎮(zhèn)探訪當地藍莓產業(yè)成功的秘訣。

  自然環(huán)境得天獨厚,孕育萬畝優(yōu)質藍莓。

  1987年,為在國內推廣藍莓這一具有重要經濟價值水果品種的種植,江蘇省中國科學院專家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適合藍莓種植研究的選址工作,經過多輪篩選,溧水白馬憑借其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從眾多的候選地點中脫穎而出,得到中科院專家們的高度評價和一致認可。

  現任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吳文龍研究員就是當年專家團隊中的一員,據吳研究員介紹,之所以選擇溧水白馬作為藍莓種植基地,是因為白馬地處丘陵地帶,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還有呈酸性的紅色土壤,這些正是種植高品質藍莓的重要條件,“三十多年過去了,從*棵藍莓育苗的試栽,到今天形成萬畝藍莓的種植規(guī)模,以及當地藍莓產業(yè)的成功,成為溧水白馬的特色名片之一,充分證明了當初選擇白馬種植藍莓是非常正確和富有遠見的。”

  研究團隊入駐白馬,培育優(yōu)良藍莓品種。

  為盡快培育出更多品質優(yōu)良的藍莓品種,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專門在白馬藍莓種植基地組建了一支12人的科研團隊,包括2名研究員、3名副研究員和7名博士生。根據專業(yè)分工,科研團隊的每名成員都有自己分管的藍莓研究課題,包括育種、分子生物學、加工利用、高效栽培以及生理研究等。科研團隊成員每周都要到藍莓種植基地考察2次藍莓長勢,并持續(xù)推進相關研究工作,在藍莓生長關鍵期,他們一周更要去4次。

  經過他們長期研究,目前白馬藍莓種植基地藍莓種質資源圃共保存藍莓品種(系)54個,其中引進品種48個,自主選育品種6個。走進白馬藍莓種植基地,記者看到這里培育了許多品種的藍莓幼苗,吳文龍研究員告訴記者:“經過10多年的試種與區(qū)域試驗和生產性試驗,目前篩選出‘粉藍’、‘園藍’、‘燦爛’、‘杰兔’、‘巴爾德溫’、‘巨藍’等8個兔眼藍莓品種,已經在江蘇丘陵等地推廣,推廣面積近萬畝,為我地農業(yè)增效、農民增收做出了重大貢獻。”此外,基地自主選育的“寨選”系列,品種優(yōu)良,特別是“寨選8號”藍莓,口感好、果實大、產量高,土壤適應性強,目前正處于擴繁推廣階段。

  藍莓成為新名片,村民走上致富路。

  酒好也怕巷子深。在溧水區(qū)、白馬鎮(zhèn)人民政府和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共同推動下,通過三十多年來的精心推廣和產業(yè)培育,白馬得天獨厚的藍莓種植條件,已經成為當地百姓創(chuàng)業(yè)致富的重要途徑。據吳文龍研究員介紹,白馬藍莓試栽成功后,溧水區(qū)、白馬鎮(zhèn)兩級政府高度重視,在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的技術支持下,大力推廣和鼓勵種植戶開展藍莓種植,并給予政策支持和傾斜。

  白馬村民褚定國就是*早得到扶持的藍莓種植戶之一,據褚定國介紹,2004年開始種植藍莓時,他因為信心不足,只是試種植了10畝地、3個品種,“在當地政府和研究所的關心幫助下,我的藍莓銷路越來越廣、收益越來越好,我現在將藍莓種植規(guī)模擴大到50畝地,總收益遠超百萬,藍莓種植使我走上了致富路。”據了解,像褚定國這樣依靠藍莓種植發(fā)家致富的村民在白馬還有不少,藍莓也已悄然成為白馬的新名片,白馬藍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市民所熟知、深入人心。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

農業(yè)網編輯:agronetlzw首頁 打印 字體 [ ]

轉發(fā)到: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所有,任何企業(yè)、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農業(yè)網(Agronet.com.cn)”,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lián)系。
③因互聯(lián)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lián)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農業(yè)網”(Agronet.com.cn)聯(lián)系。
本站所用的字體,如果侵犯到您的版權,請告知我們 service@agronet.com.cn,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