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農村生活經歷的人應該都知道,就是有些地方的地下水,喝進嘴里會有很重的咸苦味。這類地方的土壤往往非常貧瘠,農作物枯干甚至無法成活,地面會凝結出一層白色粉末,這就是鹽堿地。
鹽堿地為什么不利于農作物生長?
土壤中都含有可溶鹽和堿類物質,鹽堿地的問題在于這類物質含量過高,不適于農作物正常生長,就像淡水魚類適應不了海洋里的咸水一樣。
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億公頃,其中中國就占9913萬公頃,大多分布在北方,主要包括新疆、柴達木盆地,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寧夏部分地區(qū),黃淮海平原,東北平原西部以及濱海地區(qū)。
不同地區(qū)的土壤鹽堿類物質的來源不同。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區(qū),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的鹽分,隨著土壤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地表層,當其中的水分蒸發(fā)后,鹽分留在了土壤表層,并慢慢聚積而形成鹽堿地。另外,不合理的灌溉等人為措施也會使易溶鹽類在地表層積聚,從而形成人為的鹽堿地。在海濱地區(qū),由于土壤長期受到海水浸漬,也會形成鹽堿地。
預防鹽堿災害,*重要的是“用好水”,“鹽隨水來,鹽隨水去”。要防止土壤鹽堿化,一方面不能讓地下水位過高,另一方面是減少地下水通過毛細作用升到地面蒸發(fā),從而切斷地下鹽堿成分的上升路徑。
治理鹽堿地,可以通過換土、洗鹽、化學改良等措施,包括種植耐鹽植物提高鹽堿地的植被覆蓋率,引人水源沖洗鹽堿地使可溶性鹽溶解下滲,建立排水溝降低地下水水位等方式,此外,向土壤中施加石膏等物質也有利于鹽堿地的改善。
鹽堿地對農作物有什么危害?
鹽堿地的鹽分含量高時,土壤中溶液的滲透壓高于植物細胞液的滲透壓,會引起根毛細胞脫水,造成植物的“生理干旱”,出現枯萎或“燒苗”現象。
高濃度的鹽分干擾作物對養(yǎng)分的吸收,會破壞作物對其它離子的吸收,造成作物營養(yǎng)紊亂。如土壤溶液中的鈉離子過高,會妨礙作物對鈣、鎂、鉀的吸收,而鉀離子濃度過高則會阻礙作物對鐵和鎂的吸收,導致誘發(fā)性缺素癥。
鹽堿地過高的堿性鹽,使養(yǎng)分難以被作物吸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Na2CO3時,除它本身對作物的毒性外,還由于碳酸鈉水解產生強堿性反應,從而使磷酸鹽以及鐵、鋅、錳等許多營養(yǎng)元素在土壤中被固定,使作物產生缺鈣、缺鎂、缺磷等現象。
鹽堿地土壤膠體富含鈉離子,濕時膠體分散,土壤透氣性和透水性降低;干時劇烈收縮,結成硬塊,使土壤出現“濕時一團糟,干時一把刀”的狀態(tài),不僅耕作困難,而且嚴重妨礙作物生長。
簡單地說,鹽堿地會影響作物養(yǎng)分吸收利用,造成土壤板結不滲水,作物根系難下扎,造成作物僵苗、枯萎。
鹽堿地到底適合種什么呢?
甜高粱是一種高抗逆性農作物。它可以耐旱,耐澇,耐鹽堿,耐貧瘠。甜高粱種植后很省事,幾乎不要進行多少管理就能很好的生長。甜高粱用途廣泛:造酒,制糖,做乙醇原料,做畜牧飼料,都是非常合適的。
中國西北地區(qū)*常見的一個樹種——沙棗,它能忍受硫酸鹽為主的鹽堿土。沙棗同時還有降低土壤鹽分的作用。沙棗具有很強的耐鹽能力,雖然生長受到抑制,相對有點困難,但經良好的撫育管理,仍能成林。所以,根據沙棗的耐鹽能力,可栽植在未經改良的中、重鹽漬化土壤上。沙棗的特性使它成了鹽堿地種植防護林的主要樹種。
濱柃系山茶科柃屬常綠灌木,多分布在我國南部沿海地區(qū)。其葉厚革質,倒卵形或倒卵狀披針形,葉的邊緣呈細鋸齒狀,色現墨綠,有光澤。濱柃樹冠緊密平展,樹姿優(yōu)美。其生長環(huán)境多為海邊石縫中或海邊山坡,因而濱柃極耐瘠薄、干旱,抗風性強,并耐一定的鹽堿。
當然,鹽堿地適合種植的植物還有許多,這還有待于人們繼續(xù)探索和實驗。
農業(yè)網(Agronet.com.cn)微信掃一掃: 盡“掃”天下農商情